当前位置:首页 > 互联网运营 > 正文

基础实用的运营工作方法论

    在很多人的印象里,运营的工作繁琐又杂乱,很多运营的工作者常常戏称自己是“打杂的”。

    而同样是一份运营的工作,为什么有的人手忙脚乱,没少加班,但是最终还是一地鸡毛;而有的人却游刃有余,信心满满,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呢?

    这其中当然有运营经验和能力的区别,但其实运营的一些方法论也同样重要。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一聊有哪些最基础又实用的运营工作方法论,这些方法可以伴随着你的整个运营职业生涯,帮助你在工作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提升和迭代自己。

一、运营体系梳理

    在正式介绍方法论前,我们先来对运营的整体体系做一个梳理。

    由于不同公司的规模和所在行业的差异,我们其实很难严谨地对运营的岗位进行分类定义,难免会有些遗漏。

    就当下而言,互联网行业内比较一致的运营岗位的主要职能划分有:内容运营、用户运营、活动运营和产品运营。

    当然,如果按运营的对象和平台去分,细分起来还有APP运营、游戏运营、视频号运营,公众号运营、天猫运营、京东运营等更多详细的岗位。

    运营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,这几个具体的运营职能之间其实是互有交叉和重叠的,而在一些初创型的公司,很多运营工作者往往身兼多职,无意中将各个职能都干了。

    内容运营:该运营职位下,主要围绕的是内容的生产和消费,以及后续对各项内容相关的数据的持续跟进和提升。如阅读数、点赞数、评论数等等。

    用户运营:其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围绕着用户的新增-留存-活跃-传播,以及持续跟进各项用户数据。

    活动运营:其核心是围绕着一个或者一个专题活动的策划,宣传和推广等等。保证整个活动的前期策划宣传,活动中的落实到位,以及活动后的效果评估等等。

    产品运营:产品运营其实是一个需要综合能力比较均衡的一个职位,需要熟练各种运营手段,为产品迭代更新、产品功能的开发做用户反馈的工作。

二、有哪些最基础实用的运营工作方法论?

1、二八定律

    二八定律又名80/20定律、关键少数法则、最省力的法则等,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。他认为,在任何一组东西中,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,约20%,其余80%尽管是多数,却是次要的,因此又称二八定律。

    二八定律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之中,包括在运营的实际工作中也一样有效。

    以做一个社群的运营为例:

    一个社群可容纳上百的用户,如果每个都进行深入的沟通和维护,那么所花费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将很高。

    一个群里活跃的永远是头部的20%,这时候从影响力的角度,我们可以对社群中20%的核心用户进行重点维护,挖掘他们,与其进行定期深入的沟通,培养他们成为社群中的kol,逐渐增加他们对社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

    接着,再让这20%的核心用户去影响带动另外80%的用户,不仅仅可以提升整体的用户体验,同时也节约运营成本,减轻运营者的工作量。

    把80%的资源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%的方面,这20%的方面又能带动其余80%的发展。

    如果我们在运营的工作中能够抓住最核心关键的因素,以此为杠杆点,就能让事情的进展变得更加顺利。

    所以,一个优秀的运营,应当时刻保持这样的思考:围绕着我想要达成的结果,哪一部分是最关键的20%,当前可能有哪些东西可以成为我的杠杆点?

2、流程化思维

    一个优秀的运营工作者在接到一个产品项目时,与普通人之间的核心差异就在于,优秀的运营会回归到整个流程上来。

    拿到某个工作或者问题时,可以遵循三个步骤进行运作:

    首先要弄清楚想要获得的最终目标和结果;

    其次要对这个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体流程进行梳理;

    最后把梳理出来的每个环节的任务进行拆分,想一想,在每个环节上,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,给用户创造一些不同的体验。

    这三个步骤将整个工作进行流程化梳理,在无数个小的节点中慢慢推进整体的工作。

    此外,我们在项目完成后,可以对相关的流程经验进行总结沉淀,梳理出SOP,即标准作业程序,以便下次的运营工作可以直接借鉴,节省出不少的力气。这样,你的整套运营的工作将从杂乱琐碎的状态渐渐变成有标准、有流程的工作程序。

3、漏斗模型分析法

    大部分互联网从业者,应该都听过漏斗模型分析法,它是一套流程式数据分析,它能够反映用户行为状态以及从起点到终点各阶段用户转化率情况,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模型。

    例如我们在电商网站中的应用,用户从首页进入到最终完成支付的行为,会经历浏览、加购物车、提交订单以及最终的支付完成等多个步骤。

    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转化率,而我们则需要监控用户在这些流程上的行为路径,寻找每个层级的可优化点,提高用户在每个层级之间的转化率。

基础实用的运营工作方法论


从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漏斗分析的基础特征:

(1)是分多层、多环节的(2)各环节是有转化率(或者流失)效应的(3)环节之间是有先后顺序。

在运营领域里,最常见的漏斗模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:

AARRR模型:

    AARRR模型是指Acquisition、Activation、Retention、Revenue、Referral,即用户获取、用户激活、用户留存、用户收益以及用户传播,从用户增长各阶段切入。

消费漏斗模型:

    一般用于页面结构和内容较为复杂的业务,从用户内容消费和流量走向的角度,宏观层面用于回答用户消费什么内容,微观层面则用于分析影响用户消费的问题是什么。

    主要流程是从广告引流—商品介绍—场景打造—下单购买。

电商漏斗模型:

    用户购买商品的路径,即从用户浏览商品开始到支付完成的每一个环节;

功能优化漏斗模型:

    主要适用于产品功能的优化,从最终目标入手来拆分整个业务环节,从中提取和优化核心指标,最终实现提升整体功能的转化率;

AIDMA模型:

    主要的流程是Attention注意 → Interest兴趣 → Desire欲望 → Memory记忆 → Action行动(购买),适用于品牌营销。

AISAS模型:

    主要的流程是Attention注意 → Interest兴趣 → Search搜索 → Action行动 → 分享Share,在AIDMA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用户反馈的环节

    漏斗分析法可以直观地为我们呈现用户行为路径之间的转化率,通过分析这些内容为我们的运营决策提供帮助。

    当然除了我们今天所分析的一些,运营方法还有很多种,不同的具体的运营岗位,所适用的方法也不一样。

    但是我们要记住的是,再多的方法最终都是要落脚于实际应用的,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更新我们的方法论。
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