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道与术 > 读书 > 正文

《人生的智慧》--叔本华

《人生的智慧》--叔本华

如何理解叔本华?

    正如塞涅卡所说:“有人向我说,我的生活不符合我的学说。在这一点上,当时人们也责备过柏拉图、伊壁鸠鲁、芝诺。这些哲学家所谈的并不是他们自己怎样生活,而是应当怎样生活。我是讲美德,而不是讲我自己;我与恶行斗争,其中也包括我自己的恶行;只要我能够,我就要像应当的那样生活”

一、幸福的三个层次

    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的主要因素,且贯穿一生的,是他的自我,即其内在构成。因为人的内心是满足还是痛苦是由其本身的情感、欲望及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,而外部环境却只能产生间接的影响。 

    健康远比其他一切福祉更为重要。

    对于智者而言,即使孤身一人,也能从思维与想象中获得诸多乐趣,然而对于一个麻木的傻瓜来说,即使不断变换花样的聚会、看戏、旅行和消遣,也无法摆脱无聊感的侵袭。

二、如何看待自我

    一切的欢愉,无论何种性质,都只能由自我去体验。

    快乐是一张能带来即时幸福的现钞,而其他因素所带来的幸福只是一张有待兑现的支票。生死永恒,个体的生命却短暂如白驹过隙,对于我们来说,此时的快乐便是至高的幸福,而把握和提升这种快乐感,应是人类致力追求的最高幸福。

    影响人们的并非事物,而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。

    无论是为了赚钱、升职,还是为了学问、名气,更别提稍纵即逝的感官享乐。这一切都须让位于健康。 

    高于常人的神经敏感性,会造成精神失衡,容易被忧郁情绪主导,伴随着周期性的过度兴奋。一般来说,天才都是些神经过敏的人。

    智者会寻求没有痛苦和愤怒的状态,追求闲暇与自由,过上一种平静、质朴,不受人打扰的生活。而处于痛苦另一端的个体,一旦不必再为生计奔波,便会不遗余力寻求娱乐与消遣,盲目地社交,对自我则唯恐避之不及。因为在独处时,每个人都暴露在自我之下,其内在也一览无余。

    通常来说,一个人越是思想贫乏、智力平庸,他就越热衷于社交。生而在世,人要么孤独、要么庸俗,没有更多别的选择。

    若大自然与命运赠予某人以智慧,他就要小心翼翼地保持内在的幸福之泉水永不枯竭。为此,独立与闲暇都必不可少。为了获取他们,他会节制欲望,储备资源,更重要的是不会像他人一样让自己的幸福依赖于外部世界。

    平凡的人将人生的幸福寄托于外物:财产、地位、妻儿、朋友、社交,诸如此类。因此当他失去这一切或不甚满意时,他幸福的根基便已经崩塌。他的重心并不在于自身,而是随着接连不断的欲望和一时兴起而不断变换。

    普通人很难拥有不被打扰的闲暇,也很难拥有天赋异禀,因为普通人的命运终其一生不过为获取个人及家庭的生存所需,他臣服于日常困苦,无法自由地发挥才智。因此,闲暇很快就成为了普通人的负担,若缺少假想目标的刺激,不去用游戏、消遣和爱好来填补时间,闲暇反而会变成痛苦,甚至会带来危险,因为无所事事总会令人躁动不安。

    天赐的聪明才智意味着超常活跃的神经活动,从而导致了对各种痛苦的高度敏感性。此外,这类天赋还意味着激烈的个性和活跃的思想,因此对事物的感知更加透彻鲜明,从而带来了愈加强烈的情感体验,而这往往是痛苦大于快乐。

    蠢人的运气虽然并不值得羡慕,但他们其实才是最幸福的人。

三、如何看待财富

    若一个人拥有独立的资产,他应将其看作抵御自身可能遇到的诸多不幸与祸患的堡垒,而不是供自己肆意寻欢作乐的工具,也不要认为挥霍这笔财富就是天经地义。

    足够的金钱才能带来自由的生活

四、如何看待别人的评价

    每个人必须真实地生活于自我的皮囊当中,而不是生活在别人的看法当中。

    虚荣的人健谈,而骄傲的人沉默。

    一个人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的东西,是与自己的天性相似的事物。

    每个人都依照自己的本性生活在这个世界,因此也要为自己而活,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、以何种形式存在,这都只与他自己有关,而不关他人的事。

    在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就为其立起丰碑,就相当于在宣告,我们不信任后人对其的评判。

    讲述见闻总是比阐述思想更容易些,理解客观事物也总比理解主观看法更容易些,人们更愿意去读绘声绘色的见闻,而不是艰涩难懂的思想。

发表评论